Java-LinkedList-LinkedList的局限
java.util.LinkedList是双向链表,这个大家都知道,比如Java的基础面试题喜欢问ArrayList和LinkedList的区别,在什么场景下用。
大家都会说LinkedList随机增删多的场景比较合适,而ArrayList的随机访问多的场景比较合适。
更进一步,我有时候会问,LinkedList.remove(Object)方法的时间复杂度是什么?有的人回答对了,有的人回答错了。回答错的应该是没有读过源码。
理论上说,双向链表的删除的时间复杂度是O(1),你只需要将要删除的节点的前节点和后节点相连,然后将要删除的节点的前节点和后节点置为null即可,
先看看删除操作
1 | /** |
这个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可以认为是O(1)级别的。但是LinkedList的实现是一个通用的数据结构,因此没有暴露内部的节点 Node 对象,remove(Object)传入的Object其实是节点存储的value,这里还需要一个查找过程:
1 | public boolean remove(Object o) { |
因此,显然,LinkedList.remove(Object)方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(n)+O(1),结果仍然是O(n)的时间复杂度,而非推测的O(1)复杂度。最坏情况下要删除的元素是最后一个,你都要比较 N-1 次才能找到要删除的元素。
既然如此,说LinkedList适合随机删减有个前提,链表的大小不能太大,如果链表元素非常多,调用remove(Object)去删除一个元素的效率肯定有影响,一个简单测试,插入100万数据,随机删除1000个元素:
1 |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 |
在我的机器上耗时近 3.19 秒,删除1000个元素耗时 3.19 秒,耗时很长?注意到上面的注释,产生的随机数强制转为Integer对象,否则调用的是 remove(int)方法,而非remove(Object)。如果我们调用remove(int)根据索引来删除,换成remove(int)效率提高不少,这是因为 remove(int)的实现很有技巧,它首先判断索引位置在链表的前半部分还是后半部分,如果是前半部分则从head往前查找,如果在后半部分,则从 head往后查找(LinkedList的实现是一个环):
1 | public E remove(int index) { |
最坏情况下要删除的节点在中点左右,查找的次数仍然达到n/2次,但是注意到这里没有比较的开销,并且比remove(Object)最坏情况下n次查找还是好很多。
总结下,LinkedList的两个remove方法,remove(Object)和remove(int)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(n),在链表元素很多并且没有索引可用的情况下,LinkedList也并不适合做随机增删元素。在对性能特别敏感的场景下,还是需要自己实现专用的双向链表结构,真正实现 O(1)级别的随机增删。更进一步,jdk5引入的ConcurrentLinkedQueue是一个非阻塞的线程安全的双向队列实现,同样有本文提到的问题,有兴趣可以测试一下在大量元素情况下的并发随机增删,效率跟自己实现的特定类型的线程安全的链表差距是惊人的。
题外,ArrayList比LinkedList更不适合随机增删的原因是多了一个数组移动的动作,假设你删除的元素在m,那么除了要查找m次之外,还需要往前移动 n-m-1 个元素。